紧密围绕水安全和国家水网建设对高层次工程人才需求,聚焦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智能大坝建造、工程隐患探测、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等重大需求,结合河海大学优势学科,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前沿技术的水利卓越工程师,为新形势下水利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水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1)水旱灾害精准防控
围绕现代化水文监测技术与装备,洪涝干旱风险识别和预警技术与新模型、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及灾害损失通用评估、灾害适应性调控和复合灾害断链技术,以及险情应急处置成套装备和新材料等方向,培养水旱灾害防控技术与装备研发人才,促进水旱灾害精准预报及科学防控能力提升。
(2)国家水网工程技术
围绕智能大坝建造、深埋长隧洞施工、工程韧性提升、水网多目标智慧调度、超标准洪水下安全保障大尺度水资源精准调控方法、管涌崩岸等监测检测与修复等方向,培养工程建设和运维技术研发人才,促进国家水网工程规划建设与运维能力提升,提升重大装备自主可控水平。
(3)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围绕水沙智能监测设备以构建一体化河湖监控感知体系、AI智能解译和大数据模型、新型流域水沙动力学智能模型、生态流量确定、生态调度与适应性管理、小流量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地下水储量监测、超采动态评估及深层水回补、水土保持工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方向,培养河湖保护治理技术研发人才,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技创新,促进江河湖泊保护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4)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围绕用水总量强度双控、智慧节水、取用水监测计量、水质监测监控及全过程效率管控等技术,大规模、低成本、低能耗、智能化的新材料与装备,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承载能力相适应的江河与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等方向,培养节水相关技术研发人才,促进节水科技创新与节水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5)数字孪生水利技术应用
围绕“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网布设,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的仿真模拟,自主可控、软硬一体通用平台装备等方向,培养数字孪生水利业务全链条新产品的人才,为水利行业提供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基础支撑,促进水利治理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