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下午,河海大学研究生高端讲堂暨卓越工程师讲坛在西康路校区闻天馆108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荣幸邀请到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水利部原副部长矫勇担任主讲,以“治水与系统思维”为主题,为现场4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科学内涵深厚的专题报告。讲座由河海大学校长郑金海主持,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家卓越工程师汪小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综合部周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刘立鹏,欧洲科学院院士、河海大学原副校长徐卫亚出席,卓越工程师学院全体在校师生参与本次活动。

郑金海在开场致辞中代表学校对矫勇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出席活动的各位嘉宾致以诚挚感谢。郑金海指出,治水作为一门深具历史底蕴的系统科学,不仅关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科学管理,更在国家水安全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期待在场师生能够通过本次报告,深入领会系统思维在治水实践中的核心价值,积极服务于国家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中,矫勇首先指出,治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业,必须将系统思维贯穿于谋划与推进的全过程,方能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他系统剖析了江河水系所兼具的自然地理与土木工程双重属性,并将其系统性特征精辟概括为地理形态系统、阶梯传递系统、过程-响应系统及控制系统,为师生理解治水工作的复杂性提供了清晰框架。

围绕治水系统思维的方法论,矫勇强调目标性是引领治水方向的核心要件,结构性是维系系统稳定的重要构架,分析重点在于系统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同时要善于把握系统状态的变化趋势。他通过水库大坝发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等实例,生动阐释了这些核心要素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共同驱动治水工作系统推进。
通过对比中外治水实践,矫勇深入阐述了中国治水之路的特殊性与卓越成就。他表示,面对我国广袤国土与复杂气候带来的独特挑战,一代代水利人凭借对治水系统规律的深刻把握,推动治水理念持续演进,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水路径。
在政策制定层面,矫勇指出我国治水目标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的演进,通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国家水网建设等系统举措,实现了用水总量控制与效率提升。他进一步强调,重大工程论证必须秉持系统思维,从都江堰的千年效益到现代工程的极限应对,都彰显了系统工程对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交流互动环节,矫勇与师生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互动。现场师生踊跃提问,矫勇结合自身丰富的治水实践与管理经验,就同学们水文研究领域、生态文明治理、新时代的系统治水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解答。



讲座最后,郑金海对矫勇的精彩报告表示了由衷感谢,并代表学校赠送“河海大学研究生高端讲堂暨卓越工程师讲坛”纪念证书,以表达全体师生的诚挚敬意与祝福。

值此百十校庆之际,河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成功举办“卓越工程师讲坛”首场报告会,标志着该系列讲坛正式启航。本次特邀矫勇开讲,为师生搭建了与学术前沿对话的高端平台。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对系统思维的理解,更激发了我院学子水利报国的使命感和创新热情,为学院扎实推进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后续系列活动的精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