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22日,河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组织师生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展参观调研交流活动。学院师生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双洎河渡槽等大型水利工程现场开展了沉浸式调研学习,并与工程师们开展深入的座谈交流。本次活动由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王建带队,2024级班导师朱延涛及学院2024级相关专业研究生参加。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宝印率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指导。
穿黄工程被称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的“咽喉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之一,开创性地设计了具有内外双层衬砌的两条隧洞,在我国水利史上第一次采用大直径隧洞穿越黄河、第一次采用泥水加压平衡盾构进行隧洞施工、第一次应用双层衬砌的结构。穿黄工程北岸竖井井壁为地下连续墙形式,厚度和深度均居国内之最。在工程现场,技术人员围绕穿黄工程的关键技术、实施细节以及工程难点,与同学们开展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引导大家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双洎河渡槽是实现水流稳定输送、保障供水安全的关键工程,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双洎河渡槽工程现场,技术人员借助现场展示和模拟图像,介绍了渡槽的结构形式、设计理念以及在复杂地质、多变水文条件下保障安全与质量的工程智慧。
在渡槽进水口前的闸门处,技术人员重点讲解了专利技术“弧形闸门开度测量装置”,这项技术是南水北调集团的工程师们根据调度需要所发明的创新装置,充分体现了应用牵引。现场负责讲解的工程师勉励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紧密结合实际工程,在实践中积极创新。
现场参观结束后,我院学生与工程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宝印向与会师生全面介绍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意义、建设历程和运行管理情况,并特别强调了南水北调工程在国家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中线河南分公司工程处副处长、正高级工程师魏红义以及南水北调中线新郑管理处处长崔金良详细介绍了公司近期正在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工程运维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鼓励同学们在后续课题研究中围绕这些技术难题深入思考、努力创新。河海大学校友、新参加工作不久的王晨璐、田雪莹两位工程师结合自身岗位工作以及一线开展智慧运维的工作实践,介绍了他们成长历程和感受,大家都强调在实践中思考,鼓励同学们将专业学习与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相结合,积极投身国家的水利事业。会上,大家进一步结合人才培养、联合科研攻关、导师队伍建设等内容开展深入交流。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宝贵的现场教学行,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育人课。同学们纷纷表示,本次实地学习感受颇深。2024级研究生吕志龙说,此次现场学习最深刻的感受是卓越的工程设计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因地制宜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24级研究生杜宁宇说,本次工程现场的参观加深了他对“国之重器”的理解与认同,工程项目中的创新科技也更加坚定了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和信心。
河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坚持以“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培养核心,通过零距离接触行业生产一线,深化学生对技术创新、行业发展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国家重大工程的熔炉中锤炼真知、增长才干。学院将继续以高质量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改革,为培养具有深厚家国情怀、扎实工程素养、广阔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而不懈奋斗。